首页 >> 行业资讯

磷铁产品“国际化”变局

添加时间: 2014-11-24 16:38:27 点击数:

 过去,中国关于磷铁产品的政策是“立足供给国内,适当开展双边和多边贸易”。2010年,时任中钢协秘书长的单尚华曾公开表示,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高达70%,出口钢材就等于出口资源出口原材料,也等于增加国内的污染,同时还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反倾销、反补贴的贸易纠纷。因此,中国关于钢材出口的态度一直比较审慎,钢材出口量也只占到总产量的2%-3%左右。

 
  如今,这一态度正在悄然发生改变。10月13日,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、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在介绍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时表示,前三季度我国出口钢材6543万吨,增加了39.3%,出口已成为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渠道之一。
 
  更加重要的变化是*提出的“互联互通”、“一带一路”等规划,刘新伟认为,这些海外投资计划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、资源开发等,对于消化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无疑会有很大帮助。不过,就像在墨西哥参加高铁招标遇阻一样,这些计划的实施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。
 
  近日,中国和韩国完成了自贸区谈判。王国清认为,此举可能对国内的钢铁行业带来冲击。因为韩国的浦项制铁在高端钢材方面拥有技术优势,竞争力比国内企业强很多。此外,还有消息,发改委正在就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》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,拟不再禁止外资进入钢铁、炼油、乙烯生产等产能过剩的领域,这更是让钢铁行业大呼“狼来了”。面对生存环境的巨变,徐向春表示,行业洗牌将不可避免。钢铁企业如何应对新的形势?在李一栋看来,国际化将是出路之一。过去,中国的很多世界500强企业其实只是“500大”,全靠国内产值堆砌而成,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跨国公司。要想由大变强,其产品销路、经济效益来源和人才结构中国际化因素必须占有一定比例。
 
  刘新伟也表示,此前,钢企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化解产能过剩,实现转型升级等,关注出口的企业比较少。不过,今年以来关注出口的钢企已经越来越多了。
 
  事实上,整体来看,中国钢材出口的潜力仍很大。出口量只占国内钢铁总产量的不足10%,而其他钢铁大国的出口占比则高达30%多。
 
  不过,徐向春提醒说,国际化只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方式之一,也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国际市场上。钢企还是要主动压缩产能,调整结构。既要做加法,也要做减法。
上一条:中国钢铁业由大转强须具备四大特点    下一条:中国炼铁新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上